关闭→
当前位置:首页 > 育儿 > 为孩子做敬重长辈的典范

为孩子做敬重长辈的典范

时间:2024-02-11 16:57:32
为孩子做敬重长辈的典范

为孩子做敬重长辈的典范

为孩子做敬重长辈的典范, 尊敬长辈、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。 作为父母,要努力做孩子敬重长辈的典范,使孩子向父母学习,学会尊敬长辈。看看为孩子做敬重长辈的典范。

  为孩子做敬重长辈的典范1

一位年轻的妈妈刚下班回家,就开始忙家务,忙完之后又端水给老人洗脚,老人对她说:“孩子,你累了吧,快歇一会儿吧!别把身子累坏了。”她笑呵呵地说:“妈,不累。”年轻妈妈的一言一行被4岁的儿子看到了,他牢记在心。

一天晚上,儿子一声不响地给妈妈端来一盆水,虽然他端水的样子很吃力,虽然盆里的水溅了出来,可孩子仍是满脸灿烂的微笑。他把水放在母亲的脚下,为母亲洗起了脚。就在这时,响起了画面配音:“父母,孩子最好的老师。”

爱就是这样传递的,孝心就是在父母的榜样下养成的。想要培养孩子一颗孝敬长辈、尊重长辈的心,让孩子懂得爱,父母首先要以身作则,要做孩子?敬长辈的楷模。因为一个行动胜于千句言语,想要教育孩子敬重长辈就自己先做出来,让孩子懂得向父母学习。

好的榜样会把孩子教好,坏的.榜样会把孩子教坏。孩子是变好还是变坏,关键不在于孩子,而在于父母的示范是对还是错,从这一点上来看,父母的榜样作用和示范意义重大。

有这样一个故事,很好地表明了错误的示范会影响孩子良好品格的形成。

一对中年夫妇上有年迈的父母,下有少不更事的孩子,可是他们对父母很不孝顺,竟然把父母撵到一间破旧的小屋去?,每天用木碗送给老人一些吃剩的食物。一天,他们看到年幼的儿子在雕刻一块木头,感到好奇,就问儿子在干什么,儿子说:“刻木碗,等你们老了,我就用这个给你们盛饭。”

这对中年夫妇猛然醒悟过来,他们知道自己的不孝行为已经被孩子看在眼里,记在心里,于是马上把老人请回正屋同自己一起居住,还把那只木碗扔掉了,每餐都给老人好东西吃。他们的孩子也慢慢改变了对他们的态度,从此一家三代和睦相处。

这个故事对于三代同堂的家庭很有意义:上有父母,下有孩子,不能忽视了对老人的尊敬,不能为了省事丢给老人一个木碗。时刻都要记住,孩子正看着你,你怎样对老人,将来孩子也会怎样对你。

从小建立长幼有别的家庭关系

现在很多家庭中的孩子是“小皇帝”“小公主”,家长成了孩子的保姆和侍从,整天围着孩子转,大人对孩子稍有照顾不周,孩子就哭闹、发脾气,孩子要是有了这种以自我为中心的不良习性,谈何孝敬长辈呢?

因此,父母要让孩子从小就明白自己与父母、与爷爷奶奶的关系,知道爷爷奶奶、爸爸妈妈是长者,是家里的主事人,不能颠倒主次,任意在家里逞强。

从小事抓起,从小事做起

孝敬长辈表现在很多小事上,比如给长辈盛饭、倒水,搀扶老人,给老人让座。当父母或爷爷奶奶回家时,要求孩子向父母或爷爷奶奶问好;当父母或爷爷奶奶劳累时,要求孩子主动帮助或请父母、爷爷奶奶休息一下;当父母或爷爷奶奶生病时,教孩子学会照顾,多说宽慰的话,替他们做家务等。

孩子在这些小事上的表现,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父母是怎样对待自己的父母的。如果做父母的懂得从小事抓起、从小事做起去孝顺老人,那么孩子耳濡目染,自然懂得这样对待爷爷奶奶,对待父母。

如果和老人住的地方相隔较远,工作忙不能和老人朝夕相处,那么可以经常在休假日抽时间带孩子去探望老人,帮老人做些家务,同老人聚聚、聊聊,尽一份子女应尽的责任。这样对孩子也是一种无声的教育,能帮助孩子逐步养成尊敬长辈、孝敬父母的好习惯。

一天,爸爸问:“鱼放哪儿了?”奶奶奇怪地问:“什么,驴放哪儿了,咱们家哪儿来的驴啊?”小孩子听了大笑起来,爸爸马上伏在奶奶耳边,一字一句地说清楚,然后把儿子叫到房间,对他说:“奶奶年纪大了,耳朵听不清,咱们不能笑话她。以后和奶奶说话,要说慢点儿,说清楚点儿,知道吗?”儿子知道错了,点了点头。

生活中,这样的小事很多,你是否以这些小事为契机来教育孩子孝顺老人呢?平心而论,敬重、孝顺老人的时候,注意细节最能感染人。父母要让孩子从小养成关心父母、体贴长辈的习惯,要注意小事,比如,为妈妈梳梳头,为奶奶捶捶背等,都是一种孝心的表达。

  为孩子做敬重长辈的典范2

礼仪让孩子拥有尊重和智慧

礼仪在我心目中隐约就是个华彩的词语,华而不实。而且浅薄地以为,如果礼仪只为应酬,为自己受人欢迎,达成一种交易,那礼仪就只是重大场合的一种装饰和摆设了。

真正发自内心的礼仪,传递着生命之间的彼此尊重和欣赏。透过佩蓉女士的礼仪课,我才知道,你去参加别人的婚礼,着装素净,是懂礼仪的体贴,让这对新人拥有最光彩照人的回忆,也让你不会忐忑不安地,或怕寒酸或怕耀眼;

你们不互问对方的薪酬,是懂礼仪的机智,或避免攀比嫉妒,或避免手足无措,但终究与人与己有益。

礼仪中实在有丰盛的宝藏。礼仪,传达着尊重,也暗示着标准,给你智慧,伴你成熟。

礼仪本是让我们把尊重养成一种习惯,把你的尊重用话语、你的微笑、动作表现出来。为什么要白白地被人误会你爱别人的心呢?内敛的孩子的爱也是充充满满的,可别人怎么能猜得透呢?

既是这样,为什么不及早把一些基本礼仪传授给我们的孩子呢?教他学会问候亲朋好友,问候老师,教他基本的餐桌礼仪,教他在和父母出去会客时的装束,谈话时的专注,还有该避免问及的一些隐私话题……这些都是非常实用的。让他从小学会尊重他人,学会被人尊重,在人际交往中有分寸,逐渐成熟、有智慧。

观察一下你的孩子的自然反应吧。孩子总能在客人临出门前,站在门边,注视着客人,笑着说再见吗?我们常常看到的场景是,让孩子和客人招呼道别时,孩子也是专注在自己的玩具上,可能从里屋远远回一声“阿姨再见”,而对于女孩,也有怕生低下头默不作声的。

我想在这方面训练孩子不容易,毕竟它是孩子,而且孩子的天性各不同,并不都擅长人际关系。我们自己小时候又是什么样子的?

举个例子,有人生性腼腆羞怯,从小就不会和左邻右舍打招呼,长大些陌生的远亲也张不开口叫,而十六七的时候,更是叛逆地以为嘴甜的人都是为迎合别人,这时虽然想可能被老师啊、亲戚啊误会自己高傲,但还是不自然地低头悄悄走过。

可是,不是习惯决定一生吗?从小教孩子礼仪,孩子就能在人际交往中从从容容,建立正确的自我形象,免去很多压力。原来父母可以教会文静内向的孩子不再怯生生,从而更自然地把目光放在他思考的有意义和价值的事情上来,透过合宜的礼仪,让别人了解,原来他心底未表达的那份关切。

对个性自由随意的孩子也是如此,你可以透过礼仪让他感受到别人的需要,适当约束自己,考虑别人的感受。这样,礼仪让每个人丰盛,也让人拥有讲礼仪的高贵,表明每个人的生命高贵。

卡内基说:“一个人的成功,15%是靠专业知识,85%是靠人际关系和处世能力。”而人际关系和处世能力都要透过人际交往才能日渐历练成熟,而透过礼仪习惯,孩子才会有一个真实广阔的世界,学会表达自己,建立深层次的关系。

所以,对你的孩子,无论他是文静内敛,还是过分调皮,花时间教他基本礼仪,教他实践礼仪,实在是建造他生命的一条捷径。

《为孩子做敬重长辈的典范.doc》
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,方便收藏和打印
推荐度:
点击下载文档

文档为doc格式